查看原文
其他

钱锺书先生过人的专业知识

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,请点击上方蓝色的“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”关注。每周至少两次精彩内容,第一时间呈现给您。欢迎留言和转发。

11月21日是钱锺书先生的诞辰,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短文以纪念先生。文章摘自《钱锺书译论译艺研究》,该书即将出版,敬请期待!

杨绛曾这样形容钱锺书的读书:“从少年开始,读书‘食肠很大’,所谓‘博览群书’,毫不夸张。”“几乎没有他不读的书,无论是诗歌、小说、戏曲,‘极俗的书’,还是‘精微深奥’的‘大部著作’,甚至‘拿得拿不得的大字典、辞书、百科全书’……他都‘甜咸杂进’。”[1] 在《记钱锺书与〈围城〉》一文里,杨绛也有类似记述:“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,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:食肠很大,不择精粗,甜咸杂进。”[2]



钱锺书、杨绛夫妇


钱锺书本人也曾对友人透露:“西方的大经大典,我算是都读过了。”[3] 正因为钱氏不分粗细、雅俗而“甜咸杂进”,其腹笥之丰,世罕其俦。这也就难怪文怀沙在读其著述后要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:“读钱先生书最令人受益的是:使人感到‘学,然后知不足。’默存公其‘学’也博。”[4] 钱氏之学都“博”到什么程度呢?以《管锥编》为例,有人曾这样品评其“杂”:

 

《管锥编》的确是够“杂”的,它“杂”到研究婚姻法的可以到里面去找中国的第一张离婚书,研究民俗学的可以在里面看到两口子打架最厉害的场面,厨师们也可以从中向“浑羊没忽”(整羊饱满的“三套头”烹调技术)学点机巧,就是搞经济理论的也不妨去里面请教一下“孔方兄”。[5]


说到一名合格翻译工作者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,不禁想起吕叔湘曾经发表的《翻译工作和“杂学”》一文,其中有这么一节文字:

 

Rebecca West有一篇论丘吉尔的短文;因为短,我曾经用来做翻译班上的练习材料。里面有一句:“…going vegetarian and repeating ‘Om mani padme hum’ a hundred times between each bite of lettuce.”班上的同学没有一位能把这“Om mani padme hum”翻对的,这不能怪他们。他们问我怎么翻,我问他们看过《济公传》这部旧小说没有?有同学看过这部小说,想出来这是所谓“六字真言”,可是不知道怎么写。我让他查《辞海》,他找出来“唵嚤呢叭咪吽”的写法。这可以用来表明,翻译工作者所需要的“杂学”杂到什么程度。[6]


 

在吕氏看来,翻译工作者的学问有时需要“杂”到连“六字真言”也知道的程度。事有凑巧,钱锺书在《管锥编》中即曾不止一次地谈到“六字真言”及其中译。比如,他说:“明人尝嘲释氏之六字真言‘唵嘛呢叭咪吽’,谓‘乃“俺把你哄”也,人不之悟耳’。(《纪录汇编》卷一二八姚福《青溪暇笔》,佟世思《与梅堂遗集》附《耳书》作‘盖“俺那里把你哄”也’),亦犹此旨也。” [7] 这里,钱氏引了“六字真言”的所谓中译“俺把你哄”及“俺那里把你哄”,听来别有意思。对于此类迻译,他曾追根溯源并予以评说:

 

吾国古来音译异族语,读者以音为意,望字生义,……“匈奴名妻‘阏氏’,言可爱如烟支也”,盖“阏氏”音“燕支”而“烟支”即“胭脂”;……佛典译行,读者不解梵语,因音臆义,更滋笑枋。……至明人以六字真咒“唵嘛呢叭咪吽”(om mani padme hum)象声释为“俺把你哄!”(赵吉士《寄园寄所寄》卷一二引《开卷一噱》),虽出嘲戏,手眼与以“阏氏”释为“胭脂”、“优婆塞”释为“忧守边塞”,一贯而同归焉。[8]


 

《管锥编》


除了《管锥编》,钱锺书在《小说识小续》中也曾提及“六字真言”,有关文字是关于德语的某些特性的,具体如下:“德文与念念有词之禁咒同功,等于‘唵嘛呢叭咪吽’,可以捉妖请鬼。”[9] 不难看出,即便是以吕叔湘对译者应有的杂学条件相衡量,钱锺书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。

 

值得说明的是,就专业知识而言,钱锺书不仅博杂得可以,其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深度也为众人所望尘莫及。换句话说,他不仅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,而且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。对此,他人有描述如下:“锺书君的可佩之处,不仅在博,而尤在深。博与深常常会成为两不相容的东西,但他却能兼而有之。我从来没听说过一句人云亦云的‘老生常谈’,他的话跟他的诗一样富有独创性。你不一定肯相信他的话句句都是至理名言,但你却不得不承认这些话都是经过千思百虑然后发出来的。一切浮光掠影式的皮相之谈,他决不肯随便出口”。[10]


             

参考文献

1.罗银胜:《杨绛传》,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,第326页。

2.陆文虎:《钱锺书研究采辑》(1)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,第390页。

3.张经浩、陈可培:《名家 名论 名译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,第94页。

4.傅庚生:《中国文学欣赏举隅》,北京出版社,2005年版,新序。

5.陈子谦:《论钱锺书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,第78页。

6.吕叔湘:《翻译工作和“杂学”》,罗新璋:《翻译论集》,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,第529-530页。

7.钱锺书:《管锥编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288页。

8.钱锺书:《管锥编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1458-1460页。

9.钱锺书:《写在人生边上;人生边上的边上;石语》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,第156页。

10.郑朝宗:《忆钱锺书》,张岱年、邓九平:《草堂怀旧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,第31页。


以上内容摘自即将出版的《钱锺书译论译艺研究》,有删改,图片来自网络,标题为小编所加。


本书上篇主要梳理和探究钱锺书的翻译思想,下篇探讨钱锺书的译艺或翻译实践。作者为温州大学教授杨全红。


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

微信号:CP-English
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